六一微心愿 請您來圓夢
有一些孩子,他們出生在偏遠山區農村,父母走出家門去謀生,留下他們與老人一同生活。對生活需求的期盼,對與家人團圓的渴望,甚至對未來道路的迷惘,體現在孩子們清澈的眼眸里,體現在他們稚嫩的作文、畫作里……
這些孩子就是留守兒童。六一兒童節快到了,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夠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關懷,河源晚報社將聯合民革河源市委會共同發起“愛心暖童心點亮微心愿”公益活動,走進紫金縣九和鎮中心小學,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幫助他們圓夢微心愿。如有愛心人士想幫助這些留守兒童實現微心愿,帶給他們溫暖,可以聯系本報。
孩子們在認真學習。本報記者 吳奕鎮 攝
父母外出,這些孩子失去親情“綠洲”
一場春雨過后,走進紫金縣九和鎮中心小學,瑯瑯書聲與春日氣息一樣生機勃勃。這座創辦于1932年的小學,經過多年發展,如今成為九和鎮規模最大的小學,有1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94人。盡管身居鎮中心,但學校仍有不少來自偏遠農村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兒童。
紫金縣九和鎮中心小學校長鐘文斌告訴記者,通過走訪摸排,目前學校有171名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學生普遍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他們中部分是父母外出務工,由爺爺奶奶帶大的隔代教育方式,使得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生活管理上得不到保障,小部分孩子則是父母婚姻變故成為單親家庭。
鐘文斌說道,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生活問題,如今不僅僅是學校、家庭層面要注意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性問題。目前,留守學生人數增加,給學校管理與教學帶來了困難。為了讓這些留守兒童能夠得到關愛,學校成立了關愛小組,健全了關愛制度,確保留守學生“留得下、學得好”,讓他們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結合教師開展了‘教師幫扶’活動,組織開展課堂之外的‘兩地書親子情’活動等等。”鐘文斌表示,為了打開這些孩子的心,學校還實行代理家長制,定期與學生、家長交談,了解孩子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給學生以家庭般的溫暖,從而使其安心學習。同時通過“兩地書親子情”活動,讓孩子定期與父母書信來往,讓他們拉近與父母的心理距離。
聽,這是孩子們的微心愿
在學校采訪期間,對于記者的單反相機和無人機,孩子們很是好奇,紛紛圍觀甚至向記者提出是否能夠教他們使用等等,顯得活潑又靈動。
由于孩子常年住在村里,父母外出,無法帶他們外出,也或因經濟條件有限,孩子們埋藏在心里的許多小愿望都無法達成。一個籃球,一套書籍,一件玩具……對于很多家庭而言,這些普通的物件或許不足為道,但對于他們這些家庭來說,卻成了孩子久久不敢說出來的心愿,他們只能將這個心愿貼在學校的心愿墻上。
采訪中,不少孩子都向記者透露了他們的想法、想要實現的愿望,其中不乏想要擁有體育用品、玩具文具、生活用品……為了能夠幫助他們完成這些心愿,在此,本報聯合民革河源市委會發起“愛心暖童心點亮微心愿”公益活動,將與愛心企業、熱心市民、讀者朋友等一起認領這些留守兒童的微心愿,幫孩子們實現心愿。
過去活動回顧
2014年,河源晚報社發起“圓留守兒童微心愿”公益愛心活動,為10名留守兒童圓了六一微心愿。
2015年,河源晚報社策劃“點亮微心愿,開心過‘六一’”活動,幫助連平縣溪山鎮豐盤小學的10名單親、留守兒童實現微心愿。
2016年,河源晚報社與市中心血站、市無償獻血者志愿服務隊共同發起“牽手關愛,讓地貧兒童過六一”活動,除圓了11名地貧兒童的微心愿外,還與愛心商家聯系,組織開展地貧兒童游玩巴伐利亞莊園活動。
2017年,河源晚報社發起愛心公益活動,聯合河源市潮聯會、潮商會、連平縣樂滋貝爾蛋糕店到連平縣田源鎮長翠村長翠小學共同開展圓夢六一活動。
2019年,河源晚報社與民革河源市委會聯合發起“愛心暖童心點亮微心愿”公益活動,共同為連平縣繡緞鎮中心小學、連平縣油溪鎮中心小學600多名留守兒童完成六一微心愿。
2020年,河源晚報社與民革河源市委會聯合發起“點亮微心愿,愛滿開學季”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幫助龍川縣黎咀鎮中心小學300多名學生圓夢。
鐘淑君
12歲的鐘淑君是五年級學生,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每年回家僅有四五次,與他們見面的時間很有限。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她希望爸媽能夠回家陪她與哥哥過節。
余事曉
五年級學生余事曉是一位數學成績優異的女生,自己平日酷愛看推理破案類的書籍和電視劇。由于父母在深圳工作,她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她希望擁有一套推理破案類的書籍,提高自己推理邏輯能力。
李淑怡
因為擔心爸媽會責怪她將家里的墻面畫畫弄臟,李淑怡從來不敢與家里人說要一套美術畫筆。雖然喜歡畫畫,但平時她只能用鉛筆畫。鉛筆畫不出生活的色彩,這個兒童節她希望自己擁有一套畫筆,畫一張一家人團圓的彩色畫,送給身在外地工作的父母。
張涵
11歲的三年級學生張涵個子不高,講起話來卻頭頭是道。因為家庭原因,她與母親一別已經是6年時光,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再見一次媽媽,希望她回來陪她過兒童節。
李航
自小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李航,與母親見面只有每學期一次,也就是寒暑假的時候,母親會回家探望他與姐姐。今年兒童節,與母親見面是他唯一的愿望。
本報記者 吳奕鎮/文 曹志成/圖(署名除外)
上一篇:鐘南山院士上線,“百年輝煌 我心向黨”首場云黨課即將開講!
下一篇:最后一頁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有一些孩子,他們出生在偏遠山區農村,父母走出家門去謀生,留下他們與老人一同生活。對生活需求的期盼,對與家人團圓的渴望,甚至對未來道路的迷惘,體現在孩子們清澈的眼眸里,體現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