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白溪“姐妹蘭”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植物》 為我國生物多樣性研究作出貢獻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日上午,紫金縣政府在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辦《自然·植物》發表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重要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是目前蘭科植物中已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的最大的兩個基因組,也是蘭亞科第一次被測序的兩種蘭花,填補了蘭科植物進化研究的一個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有力地揭示了真菌異養蘭花形態建成的分子基礎和營養獲取的分子機制,有力推動了科學界對真菌異養起源與演化的認知。
紫金舌唇蘭。
廣東舌唇蘭。
“姐妹蘭”登上《自然·植物》雜志
北京時間4月21日23時,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子刊《自然·植物》(NaturePlants),在線發表了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與福建農林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的研究成果:《GenomesofleafyandleaflessPlatantheraorchidsilluminatetheevolutionofmycoheterotrophy(有葉和無葉舌唇蘭基因組揭示真菌異養植物的進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葉欽良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工程師、保護區工作人員李玉峰、鐘智明為主要完成人參與研究。
新聞發布會上,福建農林大學教授、中國植物學會蘭花分會副理事長劉仲健在視頻連線中認為,這是國內與國際植物專家合作對蘭科植物研究的成功典型,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是以2018年保護區發布的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兩個蘭花新種為基礎,由保護區科研團隊開展數年科研監測,聯合福建農林大學進行系列深入研究,在真菌異養(腐生植物)領域取得的重要學術成果。研究團隊通過組裝這兩種舌唇蘭的基因組并結合其他已測序的蘭花基因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詳細解析了“初始型—部分型—完全型”的真菌異養進化過程,揭示了真菌異養蘭花形態建成的分子基礎和營養獲取的分子機制,有力推動了科學界對真菌異養起源與演化的認知。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是目前蘭科植物中已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的最大的兩個基因組,也是蘭亞科第一次被測序的兩種蘭花,填補了蘭科植物進化研究的一個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為此,NaturePortfolio同步在線發表題為《Theevolutionarymechanismsofmycoheterotrophicorchids(中文譯名:真菌異養蘭花進化的分子機制)》的研究簡報。
揭密“鬼蘭”進化之謎
紫金白溪被譽為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姐妹蘭”的“故鄉”。葉欽良說,這項研究還原和構建了真菌異養蘭花進化的場景和基本框架,更新了傳統的蘭花與真菌互作關系的認知,重建蘭亞科祖先的基因工具包,推進了蘭科植物的起源與演化研究。為什么所有的蘭花種子塵狀且沒有胚乳,而且完全真菌異養的無根和無葉蘭花,如廣東舌唇蘭,它的形態是怎么建成的?又是怎樣獲取所需的營養?這復雜性狀背后的作用機制一直不清楚,被稱為“鬼蘭”之謎。我們的研究發現完全真菌異養蘭花通過表達海藻糖水解酶基因和啟動磷氮響應機制掠奪真菌養分,從而揭密了“鬼蘭”進化之謎。
對這一研究成果,美國康奈爾大學(真菌異養領域專家)Fay-WeiLi博士認為“這是一項引人入勝且構思周密的研究。針對兩個親緣關系密切的舌唇蘭屬物種的比較——一個是完全的真菌異養,一個是部分的真菌異養,是非常巧妙的,確實為真菌異養的進化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見解”!禢ature·Plants》期刊編輯也對該項研究給予高度的評價,并在同期配發了題為《Mycoheterotrophy:Turningtodarkside(真菌異養:適應黑暗環境的進化)》的新聞評論:“長久以來,生物學家一直對蘭花物種的進化很感興趣。Li等人的這項工作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它為蘭科蘭亞科中部分型或完全型真菌異養的兩種蘭花提供了高質量的基因組,還揭示了蘭花基因組如何隨著真菌異養生活方式的進化而改變,以及哪些基因進化事件對它們與真菌的共生關系作出了貢獻”。
生態保護重要成果
就全省而言,近年來,廣東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持續優化綠色生態格局,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為推動形成更為完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奠定堅實基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目前,廣東記錄分布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1018種,高等植物6654種,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記者了解到,紫金縣委、縣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支持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開展縣域范圍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和保護工作,發現了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兩個植物新種,出版了《紫金植物》《蘭生于野——紫金蘭科植物薈萃》等縣域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成果,發現全國最大的珍稀瀕危植物大苞山茶野生種群和全省最大的國家重點植物紫紋兜蘭野生種群并開展了科學保護工作,于2020年發現中華穿山甲并在全省掀起穿山甲調查與保護熱潮。這些振奮人心的發現和成果離不開科研工作者們的辛勤勞動,是紫金生態環境優美的注腳,更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重要思想和開展生態保護建設的生動體現。
綠美紫金享生態紅利
據悉,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歷來重視生態科研監測,在做好自然資源保護和保障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保護區的自然優勢,加強與廣大科研院所合作,積極推進對保護區自然資源的調查、監測和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科研監測成果,于2018年發現并發表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兩個植物新種,調查并出版《紫金植物》《蘭生于野——紫金蘭科植物薈萃》等生物多樣性著作,發現了全國最大的珍稀瀕危植物大苞山茶野生種群和省內最大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紫紋兜蘭野生種群,開展了一系列珍稀瀕危植物拯救工作;同時,在保護區建立了動物公里網格監測體系,加強對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常態化監測,以科學研究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增進人類對自然的深刻認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弘揚生態文明。
有專家指出,蘭科植物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野生種群往往分布于深山老林之中,當地對農林產業、林下經濟的發展需求旺盛。在依法加強豐富的野生蘭科植物資源的保護工作,應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通過人工繁育、瀕危物種復種等方面的技術成果,有效激活沉睡在深山中的蘭科植物資源,進一步滿足大健康、文旅等產業對蘭科植物的應用需求,同時通過創新平臺對接大灣區等市場,可以為新興產業賦能,創造更好經濟價值,助力高質量發展,共同寫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故事。
本報記者 張濤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上一篇:云上廣交“工”伴同行 中國工商銀行金融支持第131屆廣交會
下一篇:最后一頁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